2017年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深化之年,也是江苏省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的关键之年。江南大学作为江苏省“五方挂钩”帮扶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定点扶贫徐州睢宁县,一直以来,按照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江苏省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要求,充分的发挥我校人才、科技和智力等优势,探索“双创”时代,智力扶贫、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
定点扶贫徐州睢宁县是江苏省委省政府交给江南大学的一项政治任务,是学校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学校党政领导格外的重视定点扶贫工作,不断建立完整扶贫工作机制,加强多方协作、合力攻坚,共同推进睢宁县社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明确定点扶贫睢宁县校内牵头部门和协助部门。经学校校务会研究决定,由校长办公室(地方服务与合作办公室)牵头负责睢宁县扶贫工作的组织管理、协调联络和督促检查等工作,党委组织部、社会资源处、产业技术研究院、学生工作部、团委等部门重点协助相关工作。
明确定点扶贫睢宁县各项工作制度和指标任务。根据统一部署,结合我校真实的情况,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学校进一步加大投入,创新工作举措,攻坚克难,因地制宜地制定帮扶政策,确定了各项工作制度和指标,明确帮扶工作的具体任务,全面落实对睢宁县的帮扶框架内容,各相关职能部门充分的发挥了团队协作精神,共同推进和落实本项定点扶贫任务,及时有效地发现和解决帮扶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建立定期沟通联络机制。学校与江苏省扶贫办、睢宁县扶贫办建立定期沟通联络机制。每年上半年参与江苏省扶贫办召开的工作例会,总结回顾上年度的扶贫工作,部署协调下一步工作。
建立定期互访走访机制。与睢宁县扶贫办建立紧密型互访机制,每年睢宁县扶贫办率相关职能部门、辖区企业来校交流,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及学院教师、学生团队利用寒暑假走访睢宁县,通过专家指导、研究会商、捐赠、社会实践等活动,及时制定实施符合睢宁县具体实际的扶贫方案,全方位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我校深刻认识到,物质上的扶贫是“输血”,只能解决一定时期和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的困难,科学技术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才是推动真正扶贫的“造血”工程,才是阻断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扶智为先,将增强和提高睢宁县的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力作为扶贫工作重心,整合学校教育资源、人才和学科优势,积极主动与定点扶贫单位做沟通联系,筹备、组织并且开展智力扶贫系列项目,全力支持睢宁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实施人才再教育项目。我校继续教育与网络教育学院在徐州以及睢宁县临近区域设立继续教育学习分中心,结合当地产业发展需要,为当地居民提升科技文化素质,掌握电商、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文化知识搭建平台。近年来,累计培养培训各类人员千余名。
(二)实施科技上门服务项目。定期将学校汇编成册的“江南大学科技成果”电子版和纸质版报送至睢宁县,特别是围绕睢宁县沙集镇电商产业发展重点梳理的应用成果,作为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的重点内容向其做推介。同时,学校多名专家教授参与智慧旅游创新工作等地方发展的策略决策咨询服务,走访地方企业,帮助其解决技术难题。
(三)实施人才输送项目。积极邀请睢宁县有关部门参加学校毕业生大型招聘活动。选派1名教师到睢宁县基层挂职工作两年,开展驻村扶贫工作;鼓励1名优秀毕业生参加“苏北计划志愿者”,引导1名学校优势学科毕业生参加大学生村官计划,积极投身地方经济发展,用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知识支援地方经济建设。
(四)实施师生实地调研项目。群策群力,多样化扶贫助推睢宁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我校组织由学院领导、专业教师和在校学生组成的“新农村精准扶贫调研团”赴睢宁沙集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对“沙集模式”进行研究,通过实例考察,探究“沙集模式”的成功经验、发展困境和发展对策,撰写《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研究——探索中的创业扶贫》,积极为睢宁县电商产业升级发展建言献策。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决策部署,作为“五方挂钩”帮扶单位,切实做好到村到户精准扶贫,不折不扣的完成出资任务。在2016年出资10万元用于睢宁县扶贫工作的基础上,今年我校出资15万元用于睢宁县夏圩村综合服务中心、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更好地服务村民提供了场所和有利条件,解决了影响该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
“睢宁人民不脱贫,江南大学不脱钩。”在党和国家扶贫攻坚的伟大战略中,江南大学责无旁贷、只争朝夕。学校将不断探索和完善精准扶贫的路子,继续“做实、做精、做新”睢宁县农村扶贫工作,力争向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交出一份定点扶贫工作的满意答卷。